2010-11-19

由vimfox.info引发的唠叨

由xbeta的这篇《推荐vimfox.info:vimperator的中文大本营》知道老杨做了一个关于vimperator的wiki——vimfox.info,对于这个项目本身我是非常支持的,但我注册了之后不知道我应该做什么。“希锐亚”这个账号在网上太不合群了,以至于我完全没有协同创作的经验。

vimperator的用户一直很小众,豆瓣上的vimperator小组很长时间内都是在两位数徘徊。找教程,google到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日文的,我又不懂日文,只能胡乱猜,也不知道到底是讲了什么。若有个中文资料的集聚地,那以后学起来就方便很多了。

读xbeta的博客我有一种感觉,他不是把“善用佳软”当作自己的博客,而是当成一份公益事业在做。写自己的博客当然是我的地盘我作主,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作公益事业是以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是我最敬佩他的地方。

当xbeta满含热情地介绍一款他认为优秀的软件时,读者很容易为他的热情所感染,从而也引发兴趣,但要说xbate的文章是很好的入门教材,我就不是很同意了。比如说那篇《普通人的编辑利器——VIM》,读来真的有学习vim的冲动,但要靠它入门,我却怎么也做不到(当然,我不排除是因为我笨的原故)。我读过的最好的vim教程是李正果的《大家来学Vim》,内容全面,语言浅显易懂,最重要的是它讲的就是vim编辑器本身,而不是纠结于vimrc的设置、各种奇淫杂技、插件的介绍和到底谁应该用vim。

当然,《大家来学vim》也并非完美无缺,比如,它已经长久未曾更新,缺少vim新版本的介绍,有一些知识它也还没有讲到,有一些很好的技巧没有提及。但瑕不掩玉,确实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教程。

能够看出某个教程的不足并不等于能够写出更好的教程。我也曾试过写vim的教程(笔记),但如今看来那些东西错漏甚多,存在的意义只不过是增加几篇垃圾而已。在我看来,除了Easwy(他写了《vi/vim使用进阶》)和吴垠(《手把手教你把Vim改装成一个IDE编程环境》的作者)等少数几个人外,其他也只能是在《大家来学vim》的基础上修修补补而已。这不是因为这些人对vim的掌握都比不上李正果,而是表达需要技巧,传授某些知识最好的方法已经被他先用了,他已经把大框架搭好了。

我开始学习vim的时候就感叹过,google一下“vim教程”可以找到那么多索引,其中有多少根本不值一读,有多少完全相同?在开始学习之前要花多少时间查找对比?如果有人能以wiki的方式编辑出一份详尽全面浅显易懂的教程(当然还要经常新),那该多好啊!

当然这件事很难,除了要有做的人,还有各种各样的版权。

尽管有人说wiki是十年前的技术,已经out了,但以我的见识,我还没有发现有什么是比wiki更能够用来整理知识的。对比下Blog和wiki,Blog是顺序的,按时间演进,某一个主题的内容会显得很零碎。wiki则相反,随着知识的增长使用经验的积累,同一个主题的内容会越来越有深度。我以前安装Ubuntu后是google、是以各个博客去看教程,而现在我更多的是浏览Ubuntu的维基网站,基本上各种各样基础的设置都已经存在。

开始学vimperator的时候我也找了很多资料,也想着整理出一篇教程(笔记),但我最终发现,我无法写出比《玩酷的vimperator》更好的教程,虽然我觉得这个教程也不是十全十美。

vimperator是个好插件,我安装完Firefox后装的第一件插件必定是它,我觉得每个使用vim的人都会喜欢上它的。在我看来,vimperator的优点有两个:

    1. 提供一套类vim的快捷键操作方式。
    2. 继承vim的优良传统,支持扩展,高度可定制。

第一点显而易见。我在善用佳软上看到有人留言说opera也支持“>”前进到下一页啊,比“>>”更方便。但如果在某些网站失效,你能自己修改配置文件修复功能吗?“>"按 着不爽,可以改成别的键吗?我用vim,有时候觉得某个设置很不错,不知道vimperator能不能,试了一下,行哦!vimperator的强大是超乎想象的。

学习vimperator也能促进vim的学习。我是看了vimperator的配置文件才知道vim可以设置title titlestring的。学习vim若从vimperator开始,可以快速地建立起对“模式”的认识,熟悉最基础的vim命令,而不是把大量时间花费在配置vimrc,试用插件上,可能更加事半功倍。

有人说使用vim、vimperator提高效率,也许对某些人来说确实是这样,但对我却不是。且不说为了掌握这些技巧所花费的时间和掌握了之后在实际应用中的比例。我以前上网,一手拿着鼠标,一手拿着面包、拿着饼干、拿着奶、拿着可乐、拿着……多轻松恰意啊。现在我的双手完全被绑在键盘上,我只能用嘴咬着。上网要两只手?这是哪门子的提高效率啊!

真正让我去用这些的原因是我在折腾中得到的乐趣。就像我小时个玩像皮泥、玩变形金刚,用像皮泥做可以变形的变形金刚一样。vim、vimperator是可以折腾成变形金刚的像皮泥。

我带着上网本的时候从来都不带鼠标,所有的操作我都想通过键盘解决,是真正的键盘流。

但我不想夸大vimperator的作用,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比如说那些需要鼠标悬停才能弹出的菜单,比如说flash,比如说百度。

firefox有个叫firegestures的插件,它提供自定义鼠标动作对浏览器进行操作,支持自定义脚本,功能也强大得不得了(至于有多强大我没折腾过不好说。有个叫“软件集散地”的博客收集过几十个脚本,不过该博客现在好像访问不了)。

唠叨了这么多,实际上我想说的只有5点:

    1. vimperator是个很好插件,希望vimfox.info能够发展起来,有能力的人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
    2. 重新制造轮子,不如利用现有的好轮子。
    3. vim、vimperator的学习是可以相互促进的,vimperator更适合入门。
    4. 用vim、vimperator并不一定提高效率。
    5. 门户之见要不得。


:据说Pentadactyl是个比vimperator更好的插件,我目前还未试用,不好下评语,所以只提及vimperator。

(完)

7 条评论:

  1. 注意技术和展现形式的区别,blog也可以不按顺序发文章,而是一直修改老文章啊

    回复删除
  2. 说得多好哇。

    老杨在做的是件好事情,必须支持的。能为感兴趣的朋友提供入门的平台,也把小众的用户给聚集起来了。
    当然,写 wiki 什么的感觉很乏味,不能像博客这样随意吐槽,协同创作的时候也总感觉不知从下手。

    很赞同你对 xbeta.info 的那段评价,的确是值得敬佩的公益事业,但我也无法通过他那篇文章入门 Vim。可能是我笨,总感觉无法适应。

    回复删除
  3. “vimperator的强大是超乎想象的。”
    我同意你的说法。变形金刚的比喻也很有意思。

    “我在善用佳软上看到有人留言说opera也支持“>”前进到下一页啊,比“>>”更方便。但如果在某些网站失效,你能自己修改配置文件修复功能吗?“>"按 着不爽,可以改成别的键吗?”
    奇怪,我没看到。
    这里的回答是两个可以。不过第一个问题要适应绝大多数网站比较麻烦。
    当然,Opera 的键盘操作无法达到 vimperator 的境界。

    全键盘操作效率应该是没话说的,但相比较来说,我更喜欢手势解放了一只手的那种暇逸~ 懒人嘛。

    原来 firegestures 是支持特定格式的自定义脚本,我还以为是 Bookmarklet 都行。
    不过这个手势扩展很多人性化设置,定制方便、滚轮支持的动作也多,挺好。
    当然,我还是喜欢 Opera 的手势。

    回复删除
  4. @小骆驼商队
    是可以,但极少(几乎)没人这么用,我知道会更新博客内容的也只有善用佳软。当一篇博文的内容需要更新时,大部分人总习惯写篇新博文,而不是对原文进行更新。

    回复删除
  5. @A.shun
    看来对善用佳软不只是我单个人有这种感觉啊!

    可能是我把“OK哥”的留言理解错了吧,写的时候没再仔细检查。我的两个疑问暴露了我对Opera的无知,谢谢指正。

    有人说,配置Firefox的过程就是把Firefox配置成Opera的过程,有时候很有这种感觉。但是Opera太小众了,用QQ邮箱发个邮件都无法成功——这不是Opera的问题,但对我是个问题。

    回复删除
  6. @希锐亚因为 Opera 内置功能极多,而且创新能力强。
    很长时间内一直是其他浏览器模仿的对象,当然,现在也 O 开始模仿其他的了。。。

    也没有 VIMP 小众嘛,哈

    对 QQmail 的问题经常看到有人在论坛说,唉,只能是单方面兼容太难,弄好之后等 QQmail 升级又不行了。。

    回复删除
  7. 《玩酷的vimperator》这个教程的确写得非常好,我也是靠它入门的。因为就是没有学过vim也很容易看懂。但非常遗憾的是,作者没有更新它了。还好的是,这篇文章说的都是基本的东西,vimp2和vimp1在这些方面都没有任何变化。听说vimp3会有非常大的变化,也就是Viperator作者说的:让Vimp更靠近浏览器而不是vim

    回复删除

留言须知:
0. 你有權保持沉默,但你所說的將作為此BLOG有人訪問的證據。
1. 支持的HTML標籤:<a href="" title=""> <b> <em> <i> <strong>。
2. 留言留名,不然易被无视。(在“评论”中选择“名称/网址”,网址可以不填)。
3. 原則上我不删除留言,除非那則留言侮辱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