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30

Google Reader的快捷键

这篇东西事实上没什么意思,Google Reader的快捷键,在打开Google Reader的时候可以通过“?”呼叫出帮助文件,而且已经支持中文。我花时间打这些字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记住,我要向鼠标告别。

gh      /* 打开Google Reader首页 */
ga      /* 显示所有条目 */
gs      /* 显示已标记星号的条目 */
gt      /* 打开标签选择 */
gu      /* 打开已订阅的RSS */

1      /* 以展开方式预览 */
2      /* 以列表方式预览 */ 
O      /* 打开导航中的订阅 */
X      /* 展开/收起导航 */
N<-->P      /* 向下<-->向上选择(左侧导航) */

j<-->k      /* 上一个条目<-->下一个条目 */
空格/shlft+空格      /* 下一屏 */
n<-->p      /* 下一个条目<-->上一个条目(仅List查看模式) */
o/回车      /* 展开条目(仅List查看模式) */

s      /* 标记所选条目为星号(取消星号) */
S      /* 标记所选条目为共享(取消共享) */
m      /* 标记所选条目为未读(已读) */
A      /* 标记所有条目为已读 */
t      /* 给一个条目设置Tag */
v      /* 查看原文 */
r      /* 刷新 */

(完)

2009-12-27

永别了,2009

难以想象2009年就这么过去了,快得让我不敢相信。小时候似乎不曾想过2009年这么遥远的事,但现在它居然成为过去。有比这更恐怖的吗?

2009年对于我来说是无所事事的一年

我在饱受心理折磨后很不体面但义无反顾地离开那个地方,事实上我离开后那个地方就不存在了,从这个地球上消失了。

我想自己证明一把,但结果却是发现自己多么地无能,根本承受不了压力。

我胖了。

我的翻墙技术突飞猛进,就目前来说我几乎感觉不到墙的存在,但我在这方面花了很多时间。

进入了另一个低谷,在一个不属于我的地方干着不属于我的事,享受别人的白眼和自己的无能。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

我终于学会使用一种交通工具——天知道我是怎么学会的——从此我有了夺人性命的条件更有被撞死的可能。

说说这个Blog

这一年基本上都在很认真地乱写,这或许又从侧面证明我的人生没什么意义。有一次我在大马路上看到一疯子在那里指天骂地,感觉上非常亲切。我和他是何其相似,都在自己的世界发表意见,一个人。

blogspot.com被封后写起东西来更加随心所欲,以前我怕被定点清除,也怕被熟人看见,现在好了,比写在日记本上还好。

折腾了Blog的新界面,应该说还比较满意,不过以我现在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的心情看来有点不合适,太亮了。

学习能力明显降低,没有写什么与学习相关的内容——可耻啊!

希望

希望在2010年我可以给自己一个喜欢这个世界的理由。

(完)

2009-12-25

junction命令的使用

这几年用windows系统最苦恼的一件事就是它没有Linux那种链接,我只能建立一个快捷方式链接到相应的文件夹或文件,但这是一种非常让人不爽的地方,快捷方式作为一个文件有太多的事无法做到了,比如iTudou默认把土豆网的视频下载到C:\Program Files\Tudou\iTudou\user\download目录,我就没有办法通过创建快捷方式把这个目录指定到其它地方。iTudou还可以通过修改uconfig.ini指定下载路径解决,但Dropbox就完全没有办法解决了。在寻找解决方法中却让我意外找到junction.exe这件NTFS链接软件。

junction.exe可以在NTFS硬盘上创建文件夹与文件夹之间的链接,点击新创建的文件夹,可以看到链接到的文件夹的内容,但是文件夹的路径却不会改变。

首先下载junction.exe文件(听说Vista和Windows 7自带这个软件,自己验证),并把junction.exe放到C:\WINDOWS目录。之后就可以在命令提示符输入junction运行。第一次运行会弹出一个对话栏,点击“I Agree”同意,以后就不会出现了。

junction的语法
    junction [-s] [-q] [-d]链接文件夹 目标文件夹
    * “[]”内为可选项
    * -s 递归链接子文件夹
    * -q 不显示错误信息
    * -d 删除

例1:junction d:\downloads\ e:\downloads\
将在D盘建立downloads文件夹链接到E盘的dowmloads文件夹。进入d:\downloads显示的是e:\downloads的文件但地址栏显示“d:\downloads”。

例2:junction -d d:\downloads\
删除D盘的downloads链接文件夹。E盘的downloads文件夹不受影响。

试用了一下发现有两个小问题。

1.依赖于NTFS文件系统,只能在NTFS文件系统上建立链接文件夹,FAT文件系统上的只能文件夹被链接。

2.只能链接到文件夹,不能链接到文件。

(完)

2009-12-22

网络学习的问题

网络上的资源是无限的,网络上有人类所有的知识,网络上有无数的牛人可以充当老师,网络上的教程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于一身,更利于理解和掌握,并且这些基本上都是免费的。那么通过网络学习应该是一件很完美的事啰?但就我的体验来说并不是这样。

我最近想系统地学习一下vim这个相对复杂的编辑器。入门的话可能只要看千来字的教程(或是一张图片),但要真正掌握,就要看大量的教程和长时间的练习、使用了。我在google搜索“vim教程”,可以找到88500条索引,资源非常丰富,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1.这些教程中有大量的内容是重复的。

2.教程的深浅难易不一,初学者难以区分学习起来可能事倍功半。

3.有的教程存在错误,会对学习者造成误导。

4.资源太多、选择太多,人容易变得浮躁。一篇篇链接打开来,这篇看上两行,那篇瞄上眼,大量的时间就这样在一个个链接跳转中流逝了,可知识却一点也没有掌握到。

传统的学习,它的学习对像的质量一般来说会有个保证。虽然也面临选择的问题,但因为选择的对像少,所花的时间必定也少,出版的书籍都有针对一定的群体,内容也是阶梯式的,学习起来更容易事半功倍。

巨量的参差不齐的网络资源使得选择的时间成倍地增加,而选择完教程之后学习的时间并不会比传统的通过书本的学习少,这应该是网络学习所面临的问题罢。

就我的体会,现在的网络更适合解决问题,而不适合系统地学习知识,当对某项知识有一定基础后,在实际的操作中遇到问题,通过网络可以很情事地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法,但要用一个链接到另一个链接的方式系统地学习一门知识,恐怕成本反而会更大。

我在想,如果我们可以通过维基百科用协作的方式整理人类的所有知识,那么应该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整理出各个知识的完美教程,到那时真正意义上的通过网络学习也许可以实现吧。

(完)

2009-12-19

vim中安装游戏

几乎所有说Emacs是个牛B的编辑器的文章中都会把Emacs的爱管闲事拿出来说事:上网、听歌、发邮件、煮咖啡,当然还包括玩游戏。我没有见到专门讲用vim玩游戏的文章,于是在豆瓣上的vim小组问了一下,Rezilla 给了两个,我把这两个小游戏在Gvim(严格来说是gVimPortable)的安装过程和使用方法简单记录一下。

1.TeTris 俄罗斯方块

安装方法:先到这里http://www.vim.org/scripts/script.php?script_id=172下载 TeTris plugin ,将压缩包中的 tetris.vim 放到 gVimPortable\App\vim\vim72\plugin,在_vimrc中添加这一行“let mapleader = ","”。重启vim,完成。

玩法:
      ,te     开始游戏
      h       左
      l        右
      j        下
      k       旋转
      q       离开游戏
      p       暂停 ,te 继续

vim tetris
(图片:在vim中玩俄罗斯方块)

2.nibble 贪吃蛇

安装方法:先到这里http://www.vim.org/scripts/script.php?script_id=916 下载nibble-2.0.zip,将压缩包中nibble-2.0.zip\plugin 下的nibble.vim放到 gVimPortable\App\vim\vim72\plugin目录下,将压缩包中nibble-2.0.zip\autoload下的nibble.vim放到gVimPortable\App\vim\vim72\autoload目录下。

有可能还要安装genutils.vim以解决一些依赖的库函数,到这里http://www.vim.org/scripts/script.php?script_id=197下载genutils.vim,同样放到gVimPortable\App\vim\vim72\plugin目录下。

玩法
      :Nibble     运行游戏
      h,j,k,l       控制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转动
      <C-C>     暂停
      <Space>  继续
      :q            离开游戏

vim nibble
(图片:在vim中玩贪吃蛇)

试玩了一下,发现手指很不灵活,老是按错键,没玩几下就“GAME OVER”了,但我相信只要多加练习,我也会拥有像加腾鹰一样的黄金右手的。

(完)

vim命令图解

vgod制作了一张vim命令图,我无法确定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vim的人能否通过这张图学会vim,但它基本上把vim用到的命令都分门别类地列出来了,在我看来是清楚明了,如果照着这张图演练几次,虽然无法明白“其所以然”,但应该可以操作vim了。

vim-cheat-sheet-full

有兴趣的可以到《給程式設計師的Vim入門圖解說明》下载PDF版本。建议打印出来,练熟它。

(完)

2009-12-13

为gvim安装中文帮助文件

我开始知道gVim它的版本就是7.2,这次想再次尝试gVim发现它的版本还是7.2。看来用个绿色版的就可以,没有必要安装。gVim的绿色版叫做gVimPortable,运行后发现它已经是中文版了,但是帮助还是英文的,于是设置了一下,把过程在这里记录下。

1.到这里http://www.xdowns.com/soft/4/85/2009/Soft_55883.html下载 gVimPortable.rar 。

2.到http://sourceforge.net/projects/vimcdoc/files/下载vimcdoc。当前最新的是1.7.0。所以把vimcdoc-1.7.0.tar.gz下载下来。

3.解压vimcdoc-1.7.0.tar.gz。把其中的doc文件中的文件复制到gVimPortable\App\vim\vim72\doc目录下;把help_cn.vim文件复制到gVimPortable\App\vim\vim72\syntax目录下。

4.在gVimPortable\Data\settings\_vimrs中添加这一行“set helplang=cn”。完成。

像vim、emacs这两个编辑器已经成成神了,我觉得它缺少某个功能,但,最终证明是我自己无知,它实其实是有这个功能的。久而久之发现它们两个真的是无所不能。

其实,对于文本的基本编辑EmEdit基本上已经可以完全满足我的需要,有些时候用起来也更方便。之所以想认真学习一下vim是因为最新无聊得蛋疼,同时在使用电脑的时候也不想让手离开打字区,最后就是想学个在各个平台都一样的编辑器,这样就不用去适应各个不同的编辑器了。希望这次可以把vim拿下吧。

(完)

惠州游记

11月7日和8日去惠州玩了两天,本想回来立马把旅途中所感记下来,可一拖就是一个多月,再不写恐怕连点印象残渣都没剩下。估计这辈子恐怕也没机会再去一次了,于是决定还是写几个字,免得以后什么都记不起来。

一、罗浮山

罗浮山应该是个很漂亮的地方,整体修饰得很整洁,适合居住,也就难怪那么多人民公仆把它当作疗养地。但一路走下来我并没有觉得罗浮山有什么奇山异水、有什么仙气。“冲虚三古观”不大,内容倒不少。在“东江纵队纪念馆”我第一次看到了真枪,虽然长满锈。在山门口第一次见到“饭市”这个词。只是在山下走走,并没有去到山顶。

二、惠州西湖

虽然我也不以为惠州西湖有多么多么漂亮,但它确实是我长这么大见过的最漂亮的湖了。西湖的水,西湖的山,西湖的塔,西湖的秀美,不是一个像我这样匆匆的游客可以领悟的,只有带着闲适的心情才能完全体会。感觉上惠州人把西湖的重点放在苏东坡身上,但一看到他们雕的苏东坡雕像我就恶心得不得了。关于王朝云的早先已经写了一篇

三、永记生态园

作为一个见过猪跑的人,我觉得永记生态园稀疏平常。我在塑料大栅里对各种瓜果是左摸摸右摸摸,走出大栅时发现门口有一块牌子写着“摸一次,罚款200元”。我晕!

四、巽寮湾

发现海风原来是那么腥,发现我原来晕船。巽寮湾的沙滩果然很漂亮,不过据当地人讲,沙滩、海岛都已经卖给私人了,所以我见到的是被围起来的一段不足百米的海滩。我对当地人的印象极差,势利、贪财,游客到了那都是网中鱼。

五、惠州女人

从进入惠州我就在寻思用个什么样的可以形容一下这里的女人,只怪我的词汇量太少,想来想去只有“粗壮”一个词合适。没有见到符合现在标准身材的女人,基本上都要多出半个身位。也不知是不是我在惠州的时辰不对还是怎么,完全没见到十七八岁的妙龄少女年轻少艾,见到的不是成熟的少妇就是未成年的女童,就是这些也没有一个让我惊艳的,全都是庸姿俗粉。

六、导游MM

导游妹妹身材小巧玲珑,有点儿婴儿肥,口齿灵利,说起话来眼睛一眨一眨的,电力十足,我坐在车尾都顶不信,不知道前面的人如何受得了。导游妹妹说她出一次团,两天可以瘦四斤,因为她都不吃不喝的。说来也是,当我们在酒店里海吃海喝的时候,他们是没份的。导游妹妹是湘妹子。

记忆已经模糊,就写到这吧。这次就不上图了。

(完)

2009-12-11

韩山师范学院动漫周

听说梁咏琪姐姐12月5日去潮州开歌友会,于是又是一次千里奔袭,会同阿灿、阿伟想去看看。没想到这种活动居然是要票的——失望,害我们白跑了一趟。有失必有得,第二天无所事事地闲逛中,误入韩山师范学院,刚好赶上他们的“漫展一周”的cosplay表演。这两条色狼一看到正妹就跑过去合影,于是拍了几张照片。

图片:韩山师范学院漫展一周
图片:韩山师范学院漫展一周
图片:韩山师范学院漫展一周
图片:韩山师范学院漫展一周
图片:韩山师范学院漫展一周 
图片:韩山师范学院漫展一周
图片:韩山师范学院漫展一周
图片:韩山师范学院漫展一周
图片:韩山师范学院漫展一周
图片:韩山师范学院漫展一周
图片:韩山师范学院漫展一周
图片:韩山师范学院漫展一周
0001 (12)
图片:韩山师范学院漫展一周
图片:韩山师范学院漫展一周
图片:韩山师范学院漫展一周
图片:韩山师范学院漫展一周
图片:韩山师范学院漫展一周
图片:韩山师范学院漫展一周
图片:韩山师范学院漫展一周
图片:韩山师范学院漫展一周
图片:韩山师范学院漫展一周
图片:韩山师范学院漫展一周

说明一下,我问过他们俩,我能不能把你们的照片带上面具之后发到我的QQ空间啊,他们说不可以,于是我决定把这些照片发到这里。

对于这些漫展的作品我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里面的作品有那么多是中学生的呢?

最后,再来一张我们三个人的合影。拍照的是我,中间的是阿伟,第三个是阿灿。

图片:我们仨

(完)

2009-12-04

译言被封,UCWEB国际版被封

就像我一直都认为的那样,所有的事都是每况愈下的。当我觉得网络封锁已经实现了“天朝局域网”这个伟大的目标时,GFW再一次以实际行动告诉我它的工作还没有完成。

12月1日,我在Twitter上看到译言(http://www.yeeyan.com/)说服务器故障,暂时无法访问,没想到三天后证实被GFW干掉了。译言何幸?译言的创始人是几个工程师,译言的用户大部分是英文学习者,译言的读者多数是像我这样的文盲。译言上的内容五花八门,政治方面的只是沧海一粟,而即使是这些内容中猛烈的政论也是没有的,有的只是一些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而已。并且,最近几个月连这方面的新闻也已经大大地减少。然而就是这样温顺的译言也难以在屠夫的刀下幸存,面对这样的下场我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今早(12月5日),发现UCWEB国际版无法访问Twitter。当opera mini国际版被要求升级时我就知道这一天早晚会到来的。对于UCWEB我倒觉得没什么可以指责的,这是个在天朝统治下的公司,他自己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忽然想起《精武门》中那块“华人与狗不得进入”的牌子,GFW上一定也有着相同的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出去”。当电影中的日本人(或假日本人)侮辱中国人的时候,陈真暴走,痛打之;现在中国强大了,有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中国人用不着做假日本人就可以直接侮辱中国人了。当中国人侮辱中国人时,你怎么办?我们革命了几十年,终于进到公园里了,却发现连看看公园外面的风景的自由都没有。

有人说GFW不会把所有出口都封了,那样做的成本太大。笨!现在建设GFW的代价会比当时秦始皇建长城的代价大吗?秦始皇有没有因为代价大而放弃建长成?让它建吧,我就是想看它的结果。

不知道Twitter的中文用户、牛博国际的用户、流亡海外的博客们明白没有,最有意义的事不是翻墙出去骂GFW、骂五毛、骂网特,而是把墙外的内容带到墙内。把墙外的内容翻译成“火星文”,去占领百度贴吧、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天涯等国内所有可以发贴的网站。在墙外传播没有意义,并将越来越被边缘化、丑化。想想当你向人提到翻墙是他们就用一种看色情狂的眼神看你的时候。


截图留念

译言网致用户的公开信 (图:译言网致用户的公开信)

(完)

2009-12-03

[转]牛顿

来源:熊博网
作者:金ye

图片:46岁时的牛顿 3月28号是牛顿的忌日,但是知道的人很少,我们毕竟更关心沈殿霞和张国荣。其实牛顿老师在科学圈里曾经很有权势,被女王封了爵位成了贵族,人称牛爵爷,官至皇家造币局局长兼皇家学会会长。如果阿尔伯特没有辞了以色列总统的话和他有一拼。

说他有权势并不仅是官大,主要是贡献大。如果17世纪就有诺贝尔奖的话,牛顿老师至少能连续垄断4届物理学奖(分光计;力学体系的构建;反射望远镜;万有引力),同时为了表彰他在炼金方面的造诣,再奉送他一届化学奖。而且这孙子鼓捣出了流数术,所以菲尔兹数学奖也要给他。要知道,他的这些发现基本都是在26岁以前获得的,30岁以后牛顿就开始玩票了,成天琢磨上帝和炼金,以及怎样把莱布尼茨搞臭,捎带手的把以前的发现整理成书。所以你能想象到他在当时的欧洲是如何的一呼万应,敢跟他叫板的只有莱布尼茨和大主教贝克莱。牛老师死的时候,全英国的名流以给他扶柩为荣,全欧洲的名流蜂拥伦敦。来自法国的傻逼文科生伏尔泰在国葬现场大受刺激,回去就写了首诗,嫉妒之情溢于言表。

牛顿老师的一生是天才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也是孤独的一生。一辈子没有朋友,也没有结过婚,很可能到死都是处男,关于牛顿是否处男的问题,由于篇幅过长,我将在另一篇文中论证。当然他肯定不会孤独,因为科学的世界里乐趣无限,快感连连。出乎世俗想象的是,科学其实远比任何娘们儿都风骚,玩科学比玩女人爽得多,得到一个成果所获得的高潮强烈而持久,不仅有快感,更有巨大的自我认同感,远胜于那几秒寒颤之后无边的空虚与落寞。所以陈景润其实是沉溺于美色不能自拔,身体弱架不住高潮过度被爽死了。

牛顿老师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生性孤傲,自恃高才,瞅谁都是傻逼,当然不会真心跟傻逼交朋友。同时在他眼里人是不分男女的,只有傻逼和巨傻逼两种,所以他对女色没兴趣也就可以理解了。有婚介中心给他介绍过几个名媛,拾掇拾掇都是当王妃的坯子,但一见面就受不了牛顿的牛逼烘烘和不知所云。比如有次相亲,他把姑娘的手指头塞进了烟斗。

另一方面是外在的,不光他不愿意交朋友,也没有人真正想跟牛顿当朋友,结交他的人都是有目的的。人们对他只有敬畏和仰慕,并不真的喜欢他。这道理其实很浅显,绝大部分人都热衷于跟比自己傻的人待着,很少有人愿意在人精的身边衬托自己的二逼。所以好多人都喜欢小动物和小孩子,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够傻。不少姑娘一见到小猫小狗小人儿都会迫不及待的搂抱,接踵而至的就是很嗲的说好可爱欧~,听得我阴毛都竖起来了。有时候可爱和憨态可掬的潜台词就是弱智。小猴子也很好玩,喜欢的人就少多了,因为猴子机灵到能戏弄人,那些人没有驾驭猴子的自信。同理,喜欢小孩的都是喜欢他们的单纯与缺心眼,在他们眼里,小孩跟小动物没有本质区别,也都是四条腿走路,露着屁眼随时拉撒。如果遇到一个小天才,3岁就会心算三位数乘法或者知道傻逼二字的正确写法,她们一定会骇破了胆。所以那些喜欢养猫狗的女士们别再标榜自己有爱心了,你们其实比谁都缺德。我从不喜欢猫狗,这是因为我敬畏大自然的生灵而不忍戏弄它们;我也不喜欢小孩,因为我把他们当作一个大写的人而不是小畜生看待。

大家不喜欢牛顿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性格暴戾乖张。长年在他身边的人回忆说,牛顿在人前只笑过两回,其中一次还是嘲笑:有人问他,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那么老朽,不知道还有什么价值。牛顿闻听放声大笑。而且他人品太差,跟谁都打架。众所周知他从小就有校园暴力的记录,胖子同学不小心踩了他的风车,他抬手就把胖子打哭了,我们的教科书居然说这是他有志气的表现。长大了不以拳脚论高下,他就雇用枪手大骂莱布尼茨,甚至不惜化名亲自去骂,人品至此真是无以复加。莱布尼茨若不是脸皮厚早就跟纳什一样疯了,而且牛顿老师肯定会拍个片子叫《丑陋心灵》继续恶心人家。

关于牛顿的另一个谎言是他的谦虚,证据就是牛顿老师说过两段著名的话,一段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另一段是海边捡石头子。这确实很有迷惑性,我第一次听到后感动的直冒鼻涕泡。但任何话语都是有语境的,巨人肩膀那一句的语境是这样的:胡克其实早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推导出了正确的公式,但由于数学不好,他只能勉强解释行星绕日的圆周运动,而且他没有认识到支配天体运行的力量其实是普遍存在的,是“万有”的。第谷早在100年前就发现了行星的公转其实是椭圆运动,开普勒甚至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所以科学界对胡克的成果不太重视。后来数学小狂人牛顿用微积分极其圆满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并把他提出的力学三条基本定律成功推广到了星系空间,改变了自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公认的天地不一的旧观点,被科学界奉为伟大的发现。于是胡克大怒,指责牛顿剽窃了自己的成果。牛顿尖酸刻薄的回敬道:是啊,我他妈还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这本是一句反语,至少不是真的想客气一下。几百年后罗永浩说自己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是这意思。但后人出于塑造完人的目的,只保留了孤立的原话而去掉了语境,变成了一句彻头彻尾的谦辞。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另一段话上:牛顿晚年因为树敌过多,来自欧洲大陆比如法德的一些新锐科学家质问他:“牛顿你丫牛逼什么啊?”牛顿此时完全的展现了他科学界大宗师的风度与水平,潇洒的回敬道:“我没有什么牛逼的。我只是一个在海边独自玩耍的小孩,偶尔会为捡到几个美丽的贝壳而欣喜若狂,却对面前浩瀚的真理大海无所察觉。”意思是说你们他妈的连贝壳都看不见有什么资格评价我?几十年的官场毕竟不是白混的,牛老师甩片儿汤话的水平已经到了信手拈来闲庭信步宠辱不惊的境界,所以我们只记住了这一段优美至极、深邃如同诗歌的话语。

牛顿老师人品差,不谦虚,没朋友,按现在的说法这是典型的高智商低情商,事业不会成功。但我们也发现,当智商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可以取代情商的。所以那些说自己情商低的所谓天才们,你们没成功只是他妈的还不够聪明而已,怨不着人家情商。要知道牛顿是个遗腹子和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不到5斤,没吃过 DHA和RHA配方的奶粉。亲娘改嫁后跟文盲姥姥度过无聊的童年,没有任何的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启蒙,7岁上学以前脑子里空空如也,牛妈妈对他的期望仅仅是认识点字然后回家务农。但是牛顿上中学后已经熟练掌握了拉丁语希腊语西班牙语和英语,然后被推荐进了剑桥,20出头就当了卢卡斯教席的终身教授。如果他能活到今天,我一定会请他当熊博网的形象代言人兼吉祥物。

晚年的牛顿除了升官发财再无其他骄傲之处,而且官迷心窍,没退休一直干到85岁寿终。当然他并没闲着,写了150万字的神学著作,同时一心扑在化学事业上,在家里盖了窑子,拿出年轻时搞物理的劲头玩命试验。但这次他的出发点就错了,总是希望从黄铜和煤渣中提炼出黄金。要知道化学反应只能改变分子并不能改变原子,能给原子做变性手术的只能是核反应。他违背了化学定律里的物质不灭原则,所以虾米了。

最后,说两段悼词。一段是他的墓志铭:

伊萨克牛顿爵士
安葬在这里
他以超乎常人的智力
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与形状
彗星轨道与海洋的潮汐
他孜孜不倦地研究
光线的各种不同的折射角
颜色所产生的种种性质
让人类欢呼
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位
伟大的人类之光

另一段是英国诗人写的:

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隐藏在茫茫黑夜之中。
上帝说:让牛顿降生吧。于是一片光明。

不知道为什么,这两段总是让我有点感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