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网友的转发看到了一个叫徐晋如的人写的奇文:《关于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答郑弥先生问》。全文如下:
关于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答郑弥先生问
作者:徐晋如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7063f0100qri8.html徐老师:
您好,有个问题可否请教。今日看《细说民国大文人之国学卷》中一段,胡适之认为毛主席的蝶恋花之答李淑一格韵甚不通,问之赵元任,亦然。
咱不懂格律,究竟是什么问题,您能详解?
郑弥
郑弥先生您好:
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全词如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此词收入文革中的《毛主席诗词》,又被评弹艺人敷衍成评弹演唱,影响很大。当时胡适也读到这首词,他认为舞、虎、雨这些字,按照词的格律规定(词的押韵,是有一定之规的,要按照《词林正韵》来),和柳、九、有、酒、袖这些字是不押韵的,当然,在普通话中,也是不押韵的,但胡适是一个科学主义者,他坚持实证的立场,担心是否湖南方言中是押韵的,因此就问精通方言的赵元任。赵元任告诉他,至少在长沙话中,也是不押韵的。
诗词的韵是写作时内在情感的节律在声韵上的表现,不押韵,通常是因为情感不真,是拼凑出来的。毛泽东在写这首词时,已经没有一丝一毫对杨开慧的怀念,但他为了应酬杨的同窗,只能写这样假大空的作品来搪塞。
谢谢您的信任。
徐晋如
2011.5.10.
在我看到这篇文章的当时我就震惊了。徐先生的三段论是这样的:
大前题:诗词的韵是写作时内在情感的节律在声韵上的表现,不押韵,通常是因为情感不真,是拼凑出来的。
小前题: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不押韵。
结论:毛泽东当时对杨开慧感情不真,《蝶恋花·答李淑一》是假大空的作品。
我这辈子没有写过一首合韵的词,以前以为是自己水平低,现在才知道根本原因是因为自己是个狼心狗肺的东西,对事物没有真感情。
哈哈哈,这个理由确实比较搞笑~
回复删除我估计他真正的推理过程其实是反过来的:
大前题:毛泽东当时对杨开慧感情不真,《蝶恋花·答李淑一》是假大空的作品。
小前题: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不押韵。
结论:诗词的韵是写作时内在情感的节律在声韵上的表现,不押韵,通常是因为情感不真,是拼凑出来的。
@小骆驼商队
回复删除那个声韵和情感的关系实在是太突兀了,我看此文的时候就觉得是为贬低毛泽东生硬造出来。如果是纪念自己深爱的人,更上心,花更多的时间打磨力求完美是很正常的,但说什么不押韵是感情不真是拼凑之作就太扯蛋了。我估徐先生无意证明这个观点,也无法证明这种见解有普遍适应性。
现在这种不择手段贬低他人的行为居然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