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2

罗大佑:故乡

罗大佑有很多歌我竟然听都没听过,更奇怪的是我在互联网上也没找到,在天朝,人们直接把这些歌忽略了。比如说这首叫《故乡》的台语歌,罗大佑演唱的版本我就只找到一个片段。你说怪不怪。这歌让我想起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两相对比,我觉得后者有点空洞苍白。

故乡

词曲唱:罗大佑

春风微微 亲像阮爱人的红唇
无看起着漂 少年心头一只船
三更半夜起来看埋谁在思念中
月娘光光 月娘光光 照着阮的故乡
火车走过的田边 伊早种蕃薯
行过碰孔行到现在变化的都市
谁人看见蕃薯土地 囝子这大欉
月娘弯弯 月娘弯弯 顾到无眠的人
故乡那是故乡 按怎看拢同款
原那故乡也是故乡
无论按怎拢 MADE IN TAIWAN
风刮曰晒无怨叹 命运才会顺
(火车走过碰孔后 天清的时阵)
不管你是为叨来 拢同坐一只船
不管你是对叨去 拢同坐一只船

备注:网上的文章说此歌写于1987年,发表于1989年年底的《新乐园》合辑。此后罗大佑觉得自己对台语的掌握还不够娴熟,至今未再单独写过台语歌词。

(完)

2010-04-12

关于PR

我不太习惯说“PR又更新了”这样的话,因为从开始到现在,我这个Blog的PR都没有变动过,坚守着零不动摇。

开始写Blog时,我也有过期待,也跟着学点SEO、勤更新,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个Blog,希望有人可以留言交流,希望这PR能屁颠颠地往上窜。但现在,这方面的心思已经淡了很多。

我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我这个Blog能带给其他人什么?

价值观吗?我把带有个人主观色彩的文章都加入到“误解的偏见”这个书签中,我知道我不了解这个世界,不了解这个世界上的人,不单是不了而,甚至还充满了误解。同时我又是个怀有强烈偏见的人。比如说,我喜欢台湾、不喜欢大北方主义、厌恶韩国。这些都是偏见,我也知道。但是我就是不改。

提供资讯吗?我一不是记者,二不能制造新闻,网上的活动范围也极其有限,很多的信息都是后来居上才知道甚至永远不会知道。

提供资源吗?就靠我的google搜索水平,我能找到的别人也能找到。再说了,做成个聚合类网站是件多么无聊的事情啊。

写生活?我又不是名人,我的生活可没办法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我也没有自爆的打算。

介绍技术?这个要不得自身有料,要不就得花大把的事间把别人的东西理解整合,这两样我都没有。

在这个网络上,我根本无法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我写Blog是有那么一点与人交流的心理,但是成了名博,有了大把的留言这种愿望就能实现吗?看看那些名博们后面的留言,有百分之几是读完后有感而发的呢?我把一个观点写出来,我当然有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但若我这个观点本身是正确的,没人认同也不会让它变成错误。

换位思考,如果有一个Blog即不能让我产生思想的火花,也不能给我提供有用的资源,我会去看这样的博客吗?我不会。我想其他人也应该和我一样。所以我这个即不能让人产生思想的火花,也不能给人提供有用的资源Blog的PR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想明白这一点,我就知道,我不是为了写Blog而写Blog,也不是为了读者而写Blog。这不是我清高或是别的什么原因,而是因为我能写的只是这么一点兴趣,仅此而已。对于我自己,写博客是养老工程的一部分。这个世界太少乐趣,我要留下点幼稚的文字,将来逗自己笑,而这与PR等于多少无关。

(完)

2010-04-10

王小波:人为什么活着

:在豆瓣看到这个贴子,才知道今天是王小波的忌日。在我读王小波的书的那段时间,我并没有读懂什么,我甚至把他的小说当成黄色小说在读。但现在回想起来,我受王小波的影响是最大的,我对事物的看法有很多是来自于他。王小波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着光的人。在他死后的13年之后,在我抛弃了很多曾经启发过我的人的之后,在我在这个世界活了不短的一段时间之后,王小波越来越让我景仰。

人为什么活着

文:王小波

银河,你好!

我在家里给你写信。你问我人为什么活着,我哪能知道啊?我又不是牧师。释加摩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了家,结果得到的结论是人活着为了涅磐,就是死。这简直近乎开玩笑了。

不过活着总得死,这一点是不错的,我有时对这一点也很不满意呢。还有人活着有时候有点闷,这也是很不愉快的。过去我想,人活着都得为别人,为别人才能使自己得到超生。那时大家都这么想吧?结果大家都不近人情的残酷,都走上宗教的道路了呢。我们经过了那个时代了吧,把生活都变成一个连绵不断的宗教仪式了呢。后来我见过活着全然为自己的人,他们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把自己当成物质,需要的东西也是物质,所以就分不出有什么区别。比方说,物质生活就是生活本身吗?有人分不出来。

总之,我认为人不应当忽视自己,生活就是自己啊。总要无愧于自己才好。比方说我要无愧于自己就要好好地爱你才对。也不能让人家来造自己,谁要来造我我都不干。有人要我们这样要我们那样,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是生活本身了。过去我们在顶礼膜拜中度过光阴的时候,我们知道什么是生活吗?现在我们在一片拜物声中过的是什么日子啊。我自己过去和现在都很不好。不过我现要爱你,我觉得我很对,你也觉得我很对,别人与此有何相干。

我这么说你恐怕要怕我了。我一点也不可怕。不管你是谁,是神仙也好,是伟人也好,请你来共享我们的爱情。这不屈辱谁,不屈辱你。

我不喜欢稀里糊涂的过日子。我妈妈有时说:真奇怪啊,我们稀里糊涂的就过来了。他们真的是这样。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本身。我们本身不傻,也不斤斤计较大衣柜一头沉。干吗要求我们有什么外在的样子,比方说,规规矩矩,和某些人一样等等。有时候我真想叉着腰骂:滚你的,什么样子!真的,我们的生活是一些给人看的仪式吗?或者叫人安份守己。不知什么叫“份”,假如人活到世上之前“份”都叫人安排好了,不如再死回去的好。

我有时对自己挺没信心的,尤其是你来问我。我生怕你发现我是个白痴呢。不过你也该知道,我也肯为别人牺牲,也接受一切人们的共同行动,也尽义务,只要是为大家好;却不肯为了仪式去牺牲、共同行动、尽义务,顶多敷衍一下。别人也许就为这个说我坏吧?我很爱开发智力,我怪吗?不怪吧。我还爱一个美的世界,美是为人的幸福才存在的。不也不肯因为什么仪式性的东西去写什么,唱什么,画什么,顶多敷衍它一下。

总之,我是这样。为了大家好,还为了我自己好,才能正经做事。为了什么仪式,为了看起来挺对路,我就混它。我决不为了仪式爱你,我是正经爱你呢。我一正经起来,就觉得自己不坏,生活也真不坏。真的,也许不坏?我觉得信心就在这里。

我对自己有点信心。我爱你呢,爱你!

小波 10月29日夜

(完)

2010-04-09

杂感·青春

阮一峰借着高晓松把自己的青春缅怀了一把,我看着他这篇《关于高晓松,以及其他的记忆》想着的却是“当九零后这帮小年轻也开始缅怀青春的时候,他们的耳边会响起谁的歌声呢?”

周杰伦、胡彦斌、春哥、曾哥、海明威、苏打绿,还是C.K,又或是别的什么人?

你知道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
我会给你怀抱
受不了看见你背影来到
写下我度秒如年难捱的离骚

就算整个世界被寂寞绑票
我也不会奔跑
逃不了最后谁也都苍老
写下我时间和琴声交错的城堡

多文青的句子啊!在我把苏打绿的《小情歌》听了两百多篇之后,内心是一阵阵的激动,告诉自己好喜欢好喜欢好喜欢哦,就像青春还在似的。

我没有那么厉害,我判断不了是不是空无一物、是不是故作姿态装、是不是有创新、是不是很圆滑、是不是包含着真实情感,但我知道青春是真的,青春一去复返也是真的

最近韩寒写了两篇博客:《陌生人的来信》《散文一篇》 。我读完后冒出来的怪念头居然是:韩寒老了。没错,韩寒的文笔依然犀利,见解依然独到,观点也是对的,但怎么透着股苍白无力的感觉。在我看来青春可不会考虑那么多东西,可不会瞻前顾后。如同年轻时的谢霆锋可以不经意地唱出:“我想你陪我站在这一边,就算没人有权利赌你的明天。”,青春可真是翠绿翠绿的。(当年的小谢现在竟然已经他妈的是孩子他爸了)

若不是韩寒依然在嘲讽,那这些文字就和那些大叔大婶的文章没什么不同。如果有一天,韩寒也觉得嘲讽没有力量没有意义非常无聊不能带给他乐趣从而把嘲讽也收起来,那他就真的是老了吧。

说到韩寒那依照惯例就应该提一提郭敬明。在许多人口中,郭小四已经成为一个衬托韩寒高大形象的存在了。我真的想知道那些嘲笑郭敬明的人中有多少是读过他的文字的,在这些人中,又有多少是在青春期时读的。

我能够确信的一点是,如果我早两年读到他的《爱与痛的边缘》、《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我也会成为他的粉丝,“小四!小四!”地喊个不停。

有一些东西是要在特定的年龄段遇到才会产生共鸣的,太早或太迟都会是更外一种感觉。郭敬明的作品我只读到《梦里花落知多少》,后来的作品一本也没有读。老林曾向我推荐过《夏至未至》,我却一直提不起兴趣去读。估计读了也不会喜欢。

青春时遇到的一切已经溶入逝去的岁月,成为过往生命的一部分,虽则可以丢弃却无法反叛,终于在年轮里逐渐苍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