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26

读刘仰的《远去的鲁迅》

今天很偶然地看到刘仰的《远去的鲁迅》。文章讲的是作者对中学课本删除鲁迅作品的看法。我对这个话题并不感兴趣,因为它跟我没什么关系,但作者的几个观点引起了我的兴趣,忍不住说几句。

1

作者认为“鲁迅及他身处的时代已经越来越远了”,这是我所不认同的。鲁迅虽然死去几十年了,但当我读鲁迅的作品,审视我所处的时代时,愚昧而不自知依然比比皆是,民主自由依然遥不可及,压抑的无形的墙依然砉;鲁迅的话对我依然有警示作用。基于这样的观点,我甚至认为删除鲁迅的作品是一场政治阴谋,可能是怕受教育者把鲁迅的文字与当今联系起来或借鲁迅之口以言今。

2

文言文、白话文、翻译体这三者的区别我并不是很确切地知道,我即不是学文学的,对这方面也没有太深的爱好,我只说我自己粗浅的看法。白话文学是新文化运动中建立发展起来的,在我看来《七侠五义》、《水浒传》之类算不上白话文,鲁迅等是白话文学的墓基人。但白话文学是否就是口语化的写作呢?是否把路人甲的话记录写出来,路人甲就成了文学家呢?我认为不是的,白话文是文学化的口语,他与口语还是应该有很大的不同的。至于翻译体,我觉得当代缺乏文学性的翻译作品对中学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鲁迅的文字。

3

作者举了《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的第一句为例,说“鲁迅原文中,‘那一天’加了一个巨长的前缀修饰定语,显然是西方语气的习惯,而不是中文的习惯,读起来有接不上气的感觉。”诚然,若按照作者那样断句,就好读很多,好理解很多。但我看来文学是包含音乐元素的,好的文字也应该有音乐感,即使是单纯的朗读也可以营造出一种氛围,作者说“读起来有接不上气的感觉”这难道不是能更好地表达压抑的感觉吗?再者,文学何必区分东方西方,只要是艺术,有利于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都可以拿来使用。要塑造的是习惯而不是被习惯所塑造。

4

作者说“当鲁迅说‘救救孩子’的时候,他一定不希望天真的孩子,从小就把心灵变得无比沉重。”我无意和作者讨论鲁迅的想法,但我觉得欺骗孩子说世界很美好生活很幸福,是残忍且不负责任的。应该告诉他们真相并给予他们去改造世界的决心。

5

我赞同“鲁迅被神化”的说法,也认为应该脱去鲁迅的圣衣,但我反对陷入二元论,把鲁迅妖魔化,批得一无是处。应该还鲁迅以人性,把他的贡献都罢出来。

6

据我的亲身经历,我觉得中学的鲁迅教育是很失败的。我们都不喜欢鲁迅,更不使用鲁迅的句式。我当时觉得鲁迅是个奇怪的老头。这种情况直到我看了那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才得以改观。

后记:写完此文,在新浪上搜索了一个,发现回应这篇文章的人还真不少,粗读了两篇,不免为自己的恶俗恶心了一把。如果不是我看的那篇文章后面那些枪手评论,我想我不会把它贴出来。

(完)

操GFW的操法

我极不喜欢翻墙、操GFW之类的行为。因为那意味着我要跟我喜爱的土豆网、博客大巴、QQ空间,还有很多很多的好东西告别,还要忍受慢了很多的网速。但我又不得不翻墙,因为有些东西只有墙外才有。

建墙的人不知道,你们把门锁死了,墙内的人总会以为墙外的是世外桃源、完美世界。充满着真善美。只会对墙外更加向往。若是能把门打开,自由进出,外面的世界也就没有了神秘的光环,人们自会判断选择,只要你是好的,人们依旧会回来。

但这些话操作墙的人是不会听到的,就算听到也不会思考,就算思考也不会做。我会想这些只是因为我不是操作墙的人,我是操墙的人。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功,都比不过我的操墙功,直接把墙操出个大洞来。

本文会与时俱进,不定时更新于:https://sites.google.com/site/xxxcjr/cao_g_f_w

一、软件类
  • 自_由_门
  • 无_界_浏览
  • 登录名:free 密码:surf
  • 一直点NEXT,装好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了。开关可以方便切换。想开的话点ON,关的话点OFF。
    • 透明代理版本版本,无需设置代理,直接在IE输入欲访问的网站即可。 - 可以选择所有网站通过G2访问,这样更安全。
  • 特点 : 隐藏自己的IP地址,支持下载管理软件,加密所有网络数据信息,突破防火墙,IDS等网络限制封锁 ,简单易用,双击运行即可,自动设置浏览器的代理等 。
  • 由美国HeartyIT信息技术公司推出。「火凤凰」 采用了新的技术,使客户在泡网时不暴露自己的IP地址,并可以实时收看、或收听网络多媒体服务。但在使用电子邮件服务的时候,仍需要注意安全。
  • 说明:部分大陆客户报告Norton 10.0版本防病毒软件汇报说火凤凰安装档有木马,类型为trojan.zlob,初步判断应该是误报,特此说明
二、网页代理
  • https加密
  1. https://meme2028.appspot.com/
    https://soproxy.appspot.com/
    https://proxytea.appspot.com/
    https://quick-proxy.appspot.com/
    https://free4internet.appspot.com/
  2. 在上面的任一网址后+ 要访问的网址 如要访问http://xxxcjr.blogspot.com ,那么,在地址栏输入的网址就是:https://meme2028.appspot.com/xxxcjr.blogspot.com
  3. 缺点:无法显示图片,有些javssprict无法实现。
  • 网页代理 (反动派提供,即时更新)
    • 使用国外邮箱(如Hotmail、gmail)发送空白邮件到contact@rfa.org, 即可获得代理网站地址,打开网页在最上面的方框中输入要浏览的网址(小心使用)
三、VPN
  1. 免费VPN连接器——自动的连接到世界各地的免费VPN服务器 本地下载 来源
  2. Itshidden——Itshidden上注册一个账户, 然后设定备份说明
  3. cyberghost——下载软件,点击英国国旗安装,首次登陆时需要注册一个账号。选第二个。填入电子邮件和密码后会受到激活码,填到下面点击激活就可以登录了。登陆后点击中间的链接就可以了。(具体教程 查看密码:tMtw0J6s)
四、Tor
  1. 手把手教你使用TOR+FoxyProxy突破GFW   或见这里
五、手机&移动平台
  • Ucweb (英文版)
    • 下载方法:手机访问wap.ucweb.com,选择English Version,下载相应版本的英文版就可以了。
  • open mini(英文版)
    • 下载方法:手机访问m.opera.com,不要下载中国版,选择其他版本然后出现的第一个就是简体中文的国际版,直接下载就可以了。
  • Skyfire (英文) (官网) (下载地址) (参考)

参考网页:
  1. http://123.204.16.180/radio/RtiFM/RtiFM_BlockHelp.aspx
  2. http://www.chinagfw.org/2009/08/opera-miniucwebtiwitter.html

(完)

2009-08-25

twitter使用感受

最近开始在titter上follower别人,可以说是比较深入地使用这个服务吧,说说我的一点感受。

据我观察,twitter的用户一般分为三类:1)媒体类,包括传统的平面媒体、门户网站和资讯网站,如@NanZhou@News163@solidot;2)网络领袖、知名blogger,如@lianyue@williamlong@ranyunfei;3)一般的网民。

这三类twitter用户所发布的tweets又各有特点。对于第一类,它们发布的基本上是他们网站上最新发表的文章,twitter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吸引流量的新手段罢了。第二类用户也会在twitter上发布他们新文章的链接,但更多的是推荐他们看到的新闻,同时也会发表对这些新闻的评论,他们很少但偶尔也会发表生活的琐事。第三类用户的tweets绝大多数是生活的琐事,真正地体现“What are you doing?”这句话。

从人数上说,第三类用户是最多的。而且他们也是最频繁更新的。我follower了两个这样的用户。其中一个是个小愤青,他不停地RT别人,热烈地与别人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回应别人的号召,非常地热心。另一个发的几乎全部是他的生活+感慨。基本上他们每天都会发20条以上的tweets。

我问自己为什么会follower他们。可以说他们的tweets对我毫无帮助,即无法传授我知识,也无法引发我思考,我想想我之所以没有取消关注是因为出于偷窥的心理。我看着他们的一条条tweets,钩勒出他们生活的轮括,我有一种虚假的满足感——我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干什么,我了解他们。

我很奇怪有的人能够follower上千人,试想一下,若这些人每天每人发5条tweets,那一天就是5千条啊。怎么看得过来。而这5千条中,有多少是真正有价值的呢?

twitter是个很不平等的社会。表面上你可以向任何人说话,但使用的过程中我发现,任何人都可以无视你的话。所以呢,一般网民的tweets很少受到重视,基本上陷于自说自话。网络领袖的一句常可以引起热烈讨论,他们真正是在广播。

twitter的用户粘性非常巨大。与QQ相比,我通常不会期待或急于查看我的QQ好友是不是给我发了信息,也不会频繁地去看Q群上的讨论。很多人之所以挂Q只是为了升级。但在twitter身上,这一切都变了。twitter没有在线显示功能,当你某人说话的时候,你是无法知道他什么时候看到,也无法知道他什么时候回应你——虽然你们发布的信息是实时的。你所能做的就是频繁地刷新页面。

有一点我没找到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当你follower的人是一帮志趣相投的人,而他们双频繁更新相同主题的时,很容易让人觉得这就是世界的全部,并且接受他们的观点,加入他们的行列,跟着他们RT来RT去。这也许就是twitter扇动性的一面。twitter的确容易让人热血沸腾一时冲动,140个字的时间太短了,何况通常都不会有140个字。twitter在释放人们表达的欲望的同时却没有给人留足思考的时间,让人变得浮燥。不少人因为有了twitter很少写博客或根本不写博客了。我觉得这是不好的。博客能让人思考得更深入和更系统,也更冷静。这是twitter所不能给的。

我觉得在twitter上失去的比得到的要多很多,使用twitter须要有自制力。


附:写完此文后,刚好读到两篇很有意思的写twitter的文章。

2009-08-23

博客随想|blogger十年

最近在浏览霍炬的博客,在博客中他多次提到博客搬家改域名的经历,在我浏览的时候一些早期的链接、图片已经无法显示了。霍炬是03年开始写博客的,距今不过7年,但这个岁数在中文博客圈绝对称得上元老级人物。即使是霍炬这样的大牛,也在博客里说维护一个博客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03、04年,那时候博客在国内还没有兴起,在当时就开始玩博客的基本上都是懂技术有能力的牛人,几年过去,能够坚持到今天仍然在写的已经寥寥无几,潮涨潮落之间,多少人就在这个圈子里消失了。维护一个独立博客需要金钱、技术、精力;维持一个博客更需要思想、见解、写作行动、对于一个独立博客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第一个开始让我注意的博客是月光博客。从年份上看,月光进入博客圈并不算早,但是影响力不能不算大。不仅有很大的访问量,还影响了很多人让他们开始写博客(如望月博客石油博客)。月光也是为数不多的几个通过写博客获得收入的blogger。这足以说明月光的营销能力,和对潮流的把握能力。今年以来,月光几乎没有写出过一篇像样的文章,博客也开始转型,接受其他人的投稿。这是大势所趋吧。

博客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座孤岛,你早冒头或有专长,就更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吸引到一大帮人,成为大岛。这两项都不具备的,基本上是写给自己看的。博客并不是交流的平台。

中文博客的现状是,年轻的博客很难冒头,年老的要不心力交瘁要不就是有心无力。

让人懒得去写博客的另一个原因是sns和微博客的兴起。博客是孤岛,sns是联通了的群岛。可以拉帮结派,互相踩踩。这比在侧边栏加个友情链接实际多了。微博客在实现了拉帮结派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说话的欲望。很多情况是坐下来想写一篇博客,结果发现要表达的观点已经在twitter上表达过了,只能搁笔。

但是写博客仍然是重要的,至少博客是一个给自己冷静下来审视自己的时空,也是一个记录自己心路历程的地方。写在博客上的,虽然也可能浮躁,虽然也可能应景,但这些文字绝对是经过思考和沉淀的吧。

在中文博客圈应该还没有谁是一写就写了十年的吧。国内的BSP起步慢,都还是小年经,独立空间的,若博客只是给自己看,想一下这十年的运营成本,还真不是小数目。还是找个BSP比较合算又省心。反正都是没什么人看。

据说,今年是blogger的第十个年头了。互联网是个奇特的地方,10年就像是回到了古代。一个可以写上十年的免费BSP,我想是个写博客的理想空间。当然我希望它可以长命百岁,至少比我晚走。这算是我对blogger的祝福。

(此文写于没什么可写,又想写点什么的状态,非常羡慕冉云飞可以日拱一卒)

(完)

2009-08-18

读《把时间当作朋友》笔记

像所有励志类、成功学或教授学习方法的书一样,读《把时间当作朋友》并不需要去推理论证作者的观点,需要的只是信仰作者的观点,并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坚持不懈地实行。我这么说并没有要贬低它的意思,作者也说“更重要的是行动”。

阅读起来,作者在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出身、家势、人脉、智商对于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影响是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对自己的控制,提前的准备和计划,坚持不懈的行动。而这一切都是可以通过自我训练而习得的。

全书给我最大震撼的一句话是:“我们竟然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作者故意用一种坚定不移、众所周知、平静的语气说出这句话。我不知其他人是否如作者所暗示的那样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我是从来没有这么想过更没这样做过的。一个人活到一定的年纪当然知道什么事是正确什么事是不该做的。十几岁的少年也应该知道天天打游戏是没有前途的,但却完全管不住自己。而一旦认为“你不应该录属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是你拥有你的大脑,并且应该控制娃娃亲的大脑”时,问题就由“不能天天打游戏”转化成“你要控制你的大脑”,作者又明确地告诉你,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只要有一次成功的事例,控制自己的大脑将在所有的类似问题发挥作用。原本是理智与天性(懒惰)的斗争,变成了控制大脑的游戏。

《把时间当作朋友》副本书共七章。整本书所运用的事例都非常新颖独特,有作者的读书所得,也有亲身的经历,透露出作者对这些问题深入的思索和自身的睿智;即使是我以前看过的故事作者也讲解出新意。

我比较喜欢前四章,不只带给我很多新奇的观点,更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点事实上比观点更重要。比如说在第三章讲到要记录时间的开销,获得时间的感知能力。我本来是计划一天内把这本书看完的,但结果花了四天才在打这篇文字,如果我去制定一个长期一点的计划,用不了三天整个计划肯定会崩盘。这样的我怎么可能制定出一个可行的计划。但读完这一章我就知道怎样去获得精确感知时间、做时间预算的能力。

第五、六章主要在矫正一些错误的观点,但可能我极少看“成功学”方面的书,没有这些错误观点,觉得没有前几章吸引人。

第七章在进行最后的催眠,写得很有力度。

如果硬要给这本书挑个毛病,那就是,虽然作者也强调正确的目标的重要性,但整本书几乎没有提及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一个正确可行的目标。当然这不是一本全方位教你成功的书,这只是本讲如何“运用心智获得解放”的书。不用太苛求,何况完美的书这世上本就没有。

读完本书对我的心智肯定是有所触动的,但能否得救,还得看我自己的努力。

附:本书作者李笑来的博客

(完)

乱草

我的软弱在于我完全控制不住自己,我知道这样不行,但我完全不行。

我想到跳进河里让自己淹死,当然要留下遗书把一些事情交待清楚。

我根本就是件失败的作品,一个不该上大学的大学毕业生。什么都没尝到。

我无法平止自己的心情。

李笑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大脑而不是让大脑控制自己,——我知道那样的话我会精神分裂。

一个人到了25岁,没有工作没有一技之长没有朋友,更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我倾向于认为要给第天列一个表,写下要做的事。而没有做这个表,我就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我总是习惯性地不做这个表。

我不敢怀抱梦想,甚至是连想法也不敢。因为,因为意味着失败。我绝望。

我对我的父母感到很抱歉,他们养了这么多年儿子,到今天才发现原来是傻的。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人生感到绝望,他一定会想要个孩子,用于承托他的希望;一个人如果对世界感到绝望,打死他都不会要孩子。

感叹自己在过去虚渡光阴,而现在是在躲避问题。

(完)

《把时间当作朋友》摘录

边读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边随手摘录一些句子。我选择这些句子的标准是:这句子对我有触动;认同这句子;理解不了这句子;觉得这句子可以作为行动纲领。断章取义其实是对原书的污辱,完全不能体会作者的精神,所以如果有兴趣,还是读一读原著吧。

句末括号中标明的是这句话所在的章节。


不知道学它究竟有什么用……但正因为不知道有什么用,才可能更有价值呢?(1.a)

这些人并不是对正在做的事没兴趣,而是没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1.b)

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1.b)

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1.b)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我是说,大量的时间投入。(1.b)

我们竟然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2.a)

你的大脑并不是你的,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尽管你用它思考,好像它在指导你的行为,但是,你要明白你不应该隶属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是你拥有你的大脑,并且应该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2.b)

痛苦就是这样,一旦我们竟然能运用心智把我们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它地方上去的时候,痛苦就几乎自动消失,在你重新注意它之前,它不会回来。(2.c)

你所面临的所有尴尬,最终肯定有一部分原因是你自己造成的。(2.c)

肯定还有别人也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代遭遇过同样的尴尬和痛苦。但是有多少人能像你现在这样平静地对待痛苦,而又清楚地意识到你不能被你的大脑的直接反应所左右呢?(2.c)

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天性是改变天性的第一步。(2.d)

控制这种天性正确的方法是,仔细审视一下自己都在哪些方面这种天性尤为强烈?再一次拿出纸笔罗列。经过几天甚至几个月的长期反复审视,你会发现那个列表变得越来越长。别怕,相信我,谁都是这样的——至少90%的人是这样的。然后从列表中挑出一个最重要的(如果你有野心的话,再挑出一个也很重要的),写在随时可以看到的地方,不停地提醒自己这方面一定要控制这种天性。(2.d)

在工作和学习上,坚决不要放纵。工作和学习都是艰苦的,路程都是漫长的,成果都不可能一蹴而就。(2.d)

当每个人都在拖延,最后又手忙脚乱的时候,你的生活却非常从容。因为你从一开始就知道你今天的所有安逸,都可能是未来的成本,所以,你早就把一些轻松安逸安排到未来的某个时段,而心平气和地每天完成相应的工作。(2.d)

这种基于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记录可以调整我对时间的感觉 ,在估算任何工作量的时候,都更容易确定“真正现实可靠的目标”。又恰恰因此总是基本上可以达成目标,于是,基本上可以算是“战胜了焦虑”。(3.a)

既然“管理时间”是不可能的,那么解决方法就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地感知时间;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以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就是我的说法——“与时间做朋友”。(3.a)

那个“最可怕的敌人”实际上应该指的是“你那无法控制的懒惰”。(3.b)

把每天的时间开销记录下来,一方面可以培养自己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轻易地原谅自己。(3.b)

从今天开始,养成记录你的每日时间开销的习惯吧。这是第一步,其他的很多良好的时间使用习惯都会因此自然地养成。(3.b)

在开始一天的活动之前,花费15至30分钟仔细制作你当天的时间预算绝对是特别划算的。(3.d)

完成任何一个任务(你现在制作“时间预算”同样是一个任务)的过程中,修改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你在修改,就说明你在进步。很多人一生最终一事无成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最脆弱的完美主义者,天真地希望自已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完美地生存——所以注定以失败告终。(3.d)

判断一个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其实只需要一个标准:就是看这个任务的完成是否对你的目标 达成是否确实有益。(3.d)

养成任何一个哪怕很小的习惯,都需要挣扎的。然而,貌似痛苦的挣扎过程,在将来的某个时刻终归会变得其乐无穷。(3.d)

每天早上制作时间预算,每天晚上记录时间开销。每个星期找一天花上一个小时 ,审计你这一周预算和实际开销。(3.e)

提高时间使用率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同时做两件事儿。(3.e)

同时做两件事的决窍在于1)其中一个件儿最好是机械的,少点技术含量的;2)另外一个事不是特别需要大量脑力支持的;3)两件事都应该确实有效用因而值得时间投资的。(3.e)

在做一件机械的事情的时候——生活中有很多机械的事情是非做不可的——想办法做一些输入的行为吧。(3.e)

真正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胡一个而已——那个真正对你的目标实现有帮助的任务。(3.f)

一事无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放弃。放弃的方法有很多种,最觉的是“换一个更好的方向”。(3.f)

计划是必须的,目标当然应该是确定的。一般来讲,越是短期的目标,越容易清晰。越是清晰的目标越容易实现。理想固然应该是有的,但是理想这东西往往太过遥远,乃至于我们总是看不清楚。不过还好,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把每一步都走好,踩得足够踏实。(3.g)

乐观是靠努力和挣扎才可以获得积累的经验。(3.g)

做长期计划显然是正确的并且必需的,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制作长期计划的。不要一上来就开始制定过分长期的计划。哪怕制定一个星期的计划,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3.g)

计划固然重要,行动却更重要。(3.g)

如果你想改变你自己,或者是你自己目前并不令人满意的处境,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该给你带来改变的行动,然后却做就是了。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那是必要经历的一个过程。还是那句话,失败并不可怕,因为你总是要失败很多次,并且又不是全天下只有你一个人失败,怕什么?关键在于每次挫折之后能吸取教训。只要能吸取教训,然后自我调整,那就是进步了。(3.g)

自觉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4.c)

有时候改变态度确实能改变世界。至少,你去改变你的态度,你就会发现你的世界改变了。如果你冷静衡量你自己的资源,发现你必须通过考试的方式获得通行证的话,那么,你最好从今天开始热爱考试。某个考试或许很愚蠢的这个事实,有时候会证明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你连这样愚蠢的考试都无法通过的话,那么愚蠢的不仅仅是考试本身。(4.e)

热爱考试的理由很简单,它是通行证,它意味着机会,其它没有此通行证的人无法获得的机会。(4.e)

花上一个月左右,谁都可以做到对某个考试相当地了解。而后,就是想办法搜集资料。什么真题、题库,以及其他的参考书。多问别人,但是在提问之前,一定要尽量自己找答案,实在找不着了,记下来。(4.e)

准备考试最好的方法就是做题。只不过,不要被动做题。做每道题都要认真。每道题,都肯定对应着某个学习难点。一道题做错了,就是一定有哪个学习难点没搞清楚,赶紧记下来,之后要全面补习。就算作对了,也要看其他选项,想想都针对那些常见错误?(4.e)

边做题边整理还不够。还要经常找时间重新审视自己的记录。很多的时候,只能通过重复锁定问题所在。(4.e)

0.要热爱考试,因为你喜欢通行证。
1.分辨考试的重要性。
2.提前很久开始准备重要的考试。
3.做题是最好的准备方法。
4.通过做题了解考试的重点、难点。
5.全面补习难点、重点,并经常重新审视。
6.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4.e)

不要相信自己的记忆力。(4.f)

无论有没有人鼓励,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们都应该努力——当然,在任何努力之前应该先确定目标是否现实。有些人与众不同,他们不仅一贯努力,并且其分外努力的原因来自于他们认真的观察和清楚的思考:最终的困难远比想象中的更加困难。(5.d)

欲望尽管并不是总是可以被满足,却是你自己不仅能够控制,甚至可能完全控制的。浪费时间虚度年华的人,有个共同的特征——他们拼命想控制自己完全不能控制的,却在自己真正能掌控的地方彻底失控。(5.g)

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5.g)

所谓的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了的时候机会来了。(塞涅卡)(5.g)

往往只有优秀的的才拥有有效的人脉。(5.h)

长久的观察和思考,有益于锻炼自己心平气和的能力。反正,别人如何认为,如何评价或者评论,其实原本根本没办法影响你自己的状态。但是,一旦你开始为此心烦意乱,胡思乱想,甚至为此产生一些无聊的行动,那么,你就不仅倒霉而且可怜了,因为你已经被左右了。(6.e)

想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卑的健康状态,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停止嘲弄他人。……另外一个比较技术一点的手段是:忘记自己的优点。(6.g)

任何动作演练到一定的次数,就都可以做到甚至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都可以准确完成的地步。(7.a)

一个人在某方面的能力究竟有多大,几乎直接取决于此人能在那方面提前多久进行准备。(7.b)

我不相信这是智商的问题,这种考试也无法衡量智商;只有一个合理解释:准备不够充分,换言之,时间投入不够,再换言之,没有提前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7.b)

准备不充分的人面临的困境,就好像是个手铐,越挣扎就被箍得越紧。面对最后期限,无法不产生无比的焦虑。而这些焦虑产生的唯一作用就是分散注意力,使得产能低下到极限;反过来,产能低下和时间的紧迫所产生的唯一作用就是更加焦虑……恶性的死循环。(7.b)

所谓的耐心,就是过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7.c)

毫不夸张地说,一个人有多大的耐心,他的成功几率就有多高。反过来,没有耐心的人终将一事无成。(7.c)

如果说,天分是那2%的“咖啡粉末”,也需要那98%重复的“水”,才可以成为一杯清香的咖啡。(7.c)

生活就是选择,所谓的选择,只不过是一个人所拥有的观念对之衡量后的结果。(7.d)

接受现实需要勇气,因为现实不是我们最初以为的那样子,也不是我们任何时候向往的那个样子。现实难以接受的同时,更难接受的是已经在现实中浑然不知地浸泡了很多年面目全非的自己。(7.d)

因为无论如何,反正我们早晚要为自己的过去买单,逃不掉的。(7.d)

绝大多数学习上的成功根本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限制有关。

(完)